登录/注册 搜索

河边村

发布时间: | 作者:隆回文旅通


河边村在岩口镇的东方,距镇政府5公里,到隆回县城41公里。东与庆云、唐家村相邻,西和藕塘村接界,南与双石村毗连,北和小桥村相靠。清代隶属于新化县永团朴塘村。民国时期隶属于新化县朴塘乡十七保。1951年从新化县划归隆回县岩口九区藕塘乡。蒋氏祠堂为乡政府驻地,同时作为九区粮库。1966年蒋氏祠堂办为藕塘小学1961年四固定时其建制为新河大队。1981地名普查因同名改河边大队,1984年恢复政府名称时更名为河边村。

全村地域总面积2887.2亩,其中水田852亩,早土310亩。山林面积1680亩。9个小组,共383户,1396(其中非农业人口31),其中男性838人,女性558人。男性姓氏主要有蒋、陈、邱、刘、唐、杨等,蒋姓人口约占全村总人口的85%

有河流经过河边村,形成曲水湾,村民多半居住在河边两岸,河边曾是藕塘蒋家的一部分。院落有鸿烈院子、鳌山院子、玉屏院子、龟山、坳上新屋、辽里陈家、邱家、河对门、车家冲。

全村地势丘陵,有水库一座,山塘二十八口。境内风景名山有鳌鱼山、钟山、龟山、虎形山,还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惜字塔。清代古院落四处,明代石板桥四座。

有俗语云:左边鳌鱼右边钟,富贵不离藕塘冲。虽然此地不叫做藕塘村了,但是鳌鱼山和钟山在其境内,村民们还是以此俗语为荣。河边村地灵人杰。相传在清,曾有武举人一名,进士一人。至2015年,有处级干部3人,副处级4人,博士硕士4人,还有千万富翁多人。

全村共有砂石公路4公里,已全部硬化。村里有小学一所,修建有村民活动中心,有农家书屋、党建活动室等。新建砖混结构三层或者四层楼房 276 栋。

image.png

河边村惜字塔,位于隆回县岩口镇河边村藕塘冲口。建于清道光酉(1849)仲秋,坐东朝西,通高12米有余,为三层楼阁式砖石结构,逐层缩小。第一层为四边形,石墙高1.52米,边长3.92。正面有一碑式石雕,宽1米,高1.62米,中心处开有炉口;炉口上方“惜字炉”楷书阴刻第二层为八角八方形,叠涩式砖檐,塑飞禽走兽。四面开有实窗,窗台塑有佛像,两侧双龙缠绕;四方窗口虚设,虚实相间。第三层为六方六角形,开实窗,窗台所塑佛像,今已不存。正面窗口上方堆塑双凤红鲤,炉檐饰砖质如意斗拱,且吊风铃。该炉结构严谨,造型古朴,雕刻细致,为当地景。2011年11月公布为邵阳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惜字炉,又名惜字塔,因其形似塔,故多统称惜字塔炉。惜字塔户是以“敬惜字纸、惜字得福”为信仰追求的,以焚烧字纸为主要力能的,具有中国古塔形态特征和实用器物性质的特殊建筑类型。它是昔日用于烧毁书有文字纸张的地方,与其他用于烧金银纸的香炉塔不同。自清末以后,惜字塔炉再无新建,徒有遗存。在湘中偏西南的隆回县境内,至今仍保存有几处这样的塔炉古。随着第三次文物普查的开展及本人对三普成果的深入分析探讨,这几处古迹建造缘由日益明朗,中国民族敬惜字纸的传统越发清晰。

 

 

鳌山院子

   “鳌山院子”修建于百年前,属典型的农村古建筑,青瓦木楼构筑成三进三横,院内石阶、胡同错落有致,樟树参天 、翠竹成阴,屋角、窗棂上都雕刻着飞禽走兽、花鸟虫鱼、戏剧人物等精美图案,瓜藤沿着草绳爬上木楼掉齿的老水车仿佛见证着岁月的变迁。历经百年风雨后,古楼逐渐老化,大院的主人也从一个分化成多个,大部分古楼被新式钢筋水泥房取代,“鳌山院子”只留下槽门和座古式粮仓。据老人介绍,在岩口镇河边村,这样的古式大院共有三座,另外两座分别 老屋场玉屏大院。三座大院分别由百年前三个有钱的弟兄同时修建,当地村民均属三弟兄的子孙。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