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旺社区
发布时间: | 作者:
周旺社区地处周旺镇政府驻地,2016年,荐楼村与周旺居委会合并为周旺社区。周旺地名来由:传说在清代时,一个名叫周春财的人开了一间渔铺,人兴财旺,远近闻名,故后来称此地为周旺铺。《宝庆府志》中名周王铺。其范围东至车塘铺,南至杨岭村,西至群胜村,北至文田村。周旺社区辖26个居民小组850户,2850人,党员68人,面积3.43平方千米,全社区耕地3717亩,其中水田1147亩,旱土612亩,林地1820亩,园林138亩。并村后精准识别后现有脱贫户92户264人,未消除风险监测户9户19人,民族主要为汉族,周姓占大部分。周旺社区1949年属礼教乡第七保,1958年属周旺公社周旺大队,1995年5月属周旺镇周旺居委会。荐楼村,以箭楼边演变得名。1961年为周旺公社荐楼大队,1984年为荐楼村。周旺社区现下辖自然村落有花屋里、吉昌斋、疾黎坑、新屋里、新院子、老屋里、简家、油榨湾、老街、石山湾、大院子、丁家垅等。
周旺社区服务中心
周旺社区老街
周旺铺老街
周旺铺一带至少在明代以前,就已经建立了塘、铺。笔者在拙文《从车塘铺到周旺铺》中,对这个历史有所论述,并指出当时周旺铺这一带的总名称叫车塘铺,塘、铺、汛都是设在现周旺铺中心位置以东二里的车塘铺村长铺子。那么,周旺铺老街到底兴建于何时呢?目前还看不到明确的史料记载。笔者通过查阅老街居民的族谱、走访老人,根据多位老人对先祖迁徙年代、祖屋和铺面修建时间推测,老街大约建成于三百年前。
老街不长。不算吉昌斋那边,只从文昌宫,即上节街口到下节街尾的塘坝边,整个老街不过里把路长。
老街共街头、街尾和中部巷子三个进出口。街呈东西走向,从东边宝庆府去西边武冈州,需穿行老街。从街头到街尾,房屋一座接一座,特别是南边的房屋,每座之间都是墙挨墙,没留一点出口,南边的街坊都是从自家后门去后面山上做事,北边的街坊要去街后面山上的话,如果不想绕道,就只有借道南边街坊的房屋,从其前门进后门出了。北边街的房屋在街道中心位置,两座房子之间没有墙靠,而是留一个出口,形成一条窄长的巷子。以巷子为界,巷子以上称上节街,以下称下节街。巷子通向北边的石陂、芭蕉坳,也直接与周姓祖居地麦兰、老屋周家、油榨湾连通。
街上的公共建筑有两亭一庙一祠堂。处于上街口的得寿亭,据道光《宝庆府志》中的《得寿亭记》可知是周旺好人周明亮,于七十大寿之年修建的(详见拙文《周旺得寿亭》)。周明亮同时还专门购置良田五亩,店铺一栋,以田租和店铺收入,作为茶亭的香灯茗饮费以及贴补守亭者的家用。得寿亭矗立于周旺老街口子上,亭正中是街道,进街出街都从亭中穿过,两边是店面、守亭者的住房,还有菩萨神位,各有三个门面那么宽。土改时,人民政府把凉亭略作改造,安置几户无房户住了进去。如周述富就住在得寿亭内。另有一位住在亭内的陈姓老人,在一个无风无雨的日子里,被突然倒塌的一堵墙压死了。民间说是因为老人制售假银元害人的报应。
下来几十米是福寿亭,陈水清住。街尾有孟公庙,离街尾三五十米处有周姓祠堂。
解放前,街上的住户分布是,上街以肖姓人家为主,主要来自杨林萧家。据《萧氏族谱》记载:上街的四牌上由府往州右边三铺间为萧兴银所建,由府往州右边铺二间为萧兴錞所建,文昌宫对门新铺一座亦由萧兴錞所建;汽车路傍顺天铺新铺二间为萧荣珪建居;四牌上左边新铺一间为萧荣将(金旁加将)建居。现在住在上街的周姓,包括笔者的舅爷爷,据说都是土改时,从荐楼分浮产分过来的。中街为诸姓,陈、曾、李、王、杨、熊均有。多为各地来周旺铺买地建铺面做生意,如陈斌是从岩口铺新田陈家来的,杨谅的祖母也是从岩口铺来老街买地建房。下街基本是周姓,大多是从荐楼大院子迁出来的。
处于上节街口的文昌宫,是周旺这一向的中心由车塘铺转向周旺铺最早最有名的公共建筑。据道光宝庆府志记载,宝庆府共有10所文昌宫,邵阳西车塘铺的文昌宫建成于嘉庆六年(1801),在府志中排名在第一位。而这个车塘铺的文昌宫实际就在现在的周旺铺街口,即今中心小学所在地。地方史料中,有车塘同升公李治球(1741—1814)捐资建文昌宫的记载。
荐楼还是箭楼?
1983年出版的《湖南省隆回县地名志》称,荐楼这个地名的来历是“相传此地曾修有八角楼,用来练武射箭,箭、荐同音,演变今名” 。
按这个说法,荐楼原来是箭楼,是用来射箭的碉堡、碉楼。当地有个传说,说是荐楼边周家,有个少年给洙溪陈家的舅舅看牛时,看到一匹白马在牛的旁边吃草,便想跑过去骑马玩。走到白马的身边时,它却钻进地里去了。少年感到奇怪,便跑回舅舅家里拿来锄头挖呀挖,挖出了一坛白花花的银子。他把银子藏了起来,回去送锄头时,舅舅问他挖什么?少年不告诉舅舅,只是说:“我今年帮你看牛,明年回去修荐楼。”这少年后来真的回家修了楼,还建了房,从此荐楼大院子越来越兴旺了。听了这个在周旺一带老少皆知的传说,也弄不明白周家少年修的是荐楼还是箭楼。
楼早已经不在了,楼是做什么用的,也没有令人信服的文字记载,也无法知道到底是什么楼了。现在人们普遍认为是箭楼,为了写字图简便,写成了荐楼。然而,笔者小时候却恰恰认为“荐”难懂又难写,而“箭”字,虽然笔画多一些,但意思一目了然,写错的概率几乎是零。演变总是由难向易演变,这里凭什么将容易理解的“箭”字演变成难理解的“荐”字呢?更何况“荐”的繁体字更为复杂。如此想来,或许这个楼子原本就是荐楼而非箭楼。
箭楼大家明白。那么旧时有没有荐楼,它又是用来做什么的?咨询研究古建筑的老师,答曰,在交通不发达的古时候,荐楼是建在驿路、塘汛边,用于招待上级官员、过往客商、赶考举子的场所,相当于后来的宾馆、招待所。也是地方吏员、里甲乡绅向下乡巡视的上级官员汇报工作的地方。
如此说来,周旺铺的荐楼很有可能就是这个意义上的楼了。因为荐楼正好位于旧时设有塘汛的车塘铺旁边。
现代人聪明会躲懒,常常用一些自认为容易写的字代替难写的字。而古人是不怕难的,很难有偷工减料的行为出现。为了弄清古人是写荐楼还是写箭楼,我特意查了前清修的《周氏族谱》,发现里面都是写的“荐楼”。听人说,相邻的皇安寺那边,也有个叫荐楼的院子。再去网上搜索“荐楼”,发现原属邵阳地区的双峰县青树坪也有个荐楼村。所有这些,应该足以验证我的猜想:荐楼原本就是荐楼!周家少年不给舅舅放牛,他不是回去练武,而是回去开伙铺了。
卢古塘
干部深入基层了解民情民意
2024年以来,周旺社区注重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把乡村振兴做为首要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帮助下,在社区两委和全体居民的共同努力下,社区集体经济收入逐年提升,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人居环境卫生得到有效整治,社区居民万众一心为建设美丽社区共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