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苗竹村

发布时间: | 作者:


一、村情概况

区位交通

地理方位:位于大水田乡境北部。全村呈扇形分布,东邻司门前万和村,南抵龙腾村杨彦信组,西接西洋江河边和旺溪瀑布群。北靠小沙江镇黄湾村。民国时吕家属兴隆乡第九保,其他部分属中和乡第十二保。1958-1960年,人民公社化时期属和平大队辖区,1961年6月调整村组建制,苗竹从和平大队析出,建立苗竹大队。1984年5月,更名为苗竹村。村盛产楠竹,希望建村以后像竹笋一样蓬勃向上,兴旺发达,故取名苗竹村

image.png

地貌地形:最低海拔560米,最高海拔1360米,村驻地海拔830米。

交通环境:全村共修公路38公里。所有组道与村干道接通,绝大多数农户机耕道与组干道接通。

image.png

区划人口

共有25个自然村:村驻地神山冲。辖广子坪学校、吕家屋场组、艾家屋场组、神山冲组、伍家组、槐山组、湴冲组、隔鱼洞组、杏家屋场组、苗竹山组、邹家、桃树坑组、田凼、荒田上、江边上、天上、滴水洞、下湴冲、沙坪里、石芋、金竹山、石料窝、上湴冲、白子界组、土地丫、烂田垅等25个自然村。全村人口以廖姓为主,其次是魏姓和罗姓,共13个姓氏。除瑶族4人外,全部为汉族。

常住人口1106人,其中60岁及以上181人,占16.3%;青壮年劳动力618人,占55.9%;16岁及以下307人,占27.8%。外出流动人口520人,占全村人口47%,主要流向广东,从事行业工厂务工建筑工地打零工。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总面积11890亩,其中水田485亩,旱土108亩。

森林资源:森林面积11300亩,森林覆盖面达95%。主要有杉树、枞树和楠竹,其他为杂木。

image.png

旅游资源:境内有优美的自然风光。槐山水洞,落差60余米,涧水从山崖上掉下来,飘飘洒洒,水雾弥漫。人们每经过此景点都会自然而然地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境内西部与旺溪瀑布群相连接,尤有5个梯级瀑布堪为奇观。

image.png

隔鱼洞更具传奇色彩据说此洞深不可测,多岩石,呈板页状,洞内有鱼,均体形扁长;洞里住着一神仙——陈光老仙。传说元朝圣正年间,朱元璋大败陈友谅于鄱阳湖。陈友谅带残部及家小逃到湖南,其三个女儿永贞、雪女、神女为避追杀骑马倒退到白马山成了仙,其儿陈光为躲避追兵进了隔鱼洞,也成了仙。

image.png

动物资源:山中多有珍禽异兽。禽类主要有金鸡、野鸡、竹鸡、野鸭、天鹅、白鹭等,兽类主要有野猪、麂、獾、狐狸等。山涧小溪盛产石蛙,秋收时节盛产林蛙。

image.png

人文历史

历史文化:圣帝亭 位于境内苗竹村吕家组。该亭始建于清朝末年,为木质结构,上盖木椽青瓦。以后又不断有仁人志士不断捐资献工献料进行修缮,至今保持完好。

 

观音亭 位于境内苗竹村槐山组蕨粑冲。该亭始建于清朝末年,为石砌基础,木质结构。亭内至今仍留置有观音菩萨、白马仙娘、玉皇大帝、关圣帝君、财神爷等众多神像。大水田、小沙江等地常有人前去供奉敬仰。该亭仍有人居住,并备有桌凳、茶水,供过往行人就坐歇脚。槐山观音亭,辐射一都五都,香客云集,香火旺盛。

image.png

白云亭 位于境内苗竹村白毛界组。该亭始建于清朝末年,文革时期自然倒塌。1995年地方绅士牵头募捐复修,亭内也有关圣帝君菩萨。也常有信徒前往供奉和敬仰。过往行人也常在此亭歇憩、乘凉。

传统习俗:观音亭位于境内苗竹村槐山组蕨粑冲。该亭始建于清朝末年,为石砌基础,木质结构。亭内至今仍留置有观音菩萨、白马仙娘、玉皇大帝、关圣帝君、财神爷等众多神像。大水田、小沙江等地常有人前去供奉敬仰。该亭仍有人居住,并备有桌凳、茶水,供过往行人就坐歇脚。每年3月19日,6月19日,9月19日为祭祀香期,香期均有小型庙会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