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形山瑶族乡大村
发布时间: | 作者:
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大托村
文旅亮点特色工作案例
一、 大托村基本情况介绍
大托村地处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距县城120公里,平均海拔1020米,全村总面积8015亩,辖6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236户897人,其中瑶族128户487人,是瑶族分支花瑶群众居住最为集中、花瑶文化氛围最为浓厚的村寨之一,是虎形山—花瑶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点,湖南省首批特色旅游名村。具有良好的自然环境,气候优势,古树奇观、奇石涯瀑、幽深峡谷等蔚为壮观、赏心悦目,呜哇山歌、花瑶挑花、浪漫婚俗、撩人山歌、民族节日等花瑶文化神秘多彩;具有灿烂的民俗文化,拥有花瑶挑花、呜哇山歌两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花瑶婚俗、花瑶节日“讨僚皈”两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花瑶山歌一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国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多的乡村之一。
1. 生产美,群众获得感强
走进大托村,随处可见的是坡上坡下层层排列的金银花木和大片的高山生态蔬菜,花瑶群众正在田间地头挥洒着幸福的汗水该村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品”,确定了以金银花,旅游,高山生态蔬菜为主的产业化发展路子。全村共种植金银花3000余亩,高山生态蔬菜1000余亩,金银花,蔬菜远销全国各地。发挥典型引领作用,村民致富有盼头该村培育的金银花致富典型舒彩田,种植金银花10亩,同时创办金银花加工厂,2018年实现纯收入20万元,通过金银花产业淘到了真金白银。建档立卡贫困村民奉德栋,通过产业帮扶种植金银花5亩,2018年通过养花实现收入3万元,可以顺利脱贫村民刘光平通过和女儿创办合作社,承包300多亩土地种植高山生态萝卜、白菜、四季豆等蔬菜,带领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发家致富。村民陈永清通过开办农家乐已经15年,拥有床位38个,同时收购村民家中的特色农产品出售给游客,随着旅游开发的推进,近年来年均纯收入可达30万元。通过政府引导,典型引路,极大激发了村民的内生动力,形成了在致富路上你追我赶,互帮互助的良好局面。旅游产业蓬勃发展,村民搭乘致富“快车”全村依托“大托石瀑”这一独特景点,成立10余家独具特色的农家乐,游客亦可采摘金银花猕猴桃和蔬菜并打包带走,农家乐产品异军突起,自驾游持续火爆,节假日呈现“一房难求"的盛况,高质高效地接待全国各地游客年均10万余人次。花瑶白水洞旅游服务有公司与该村38户贫困户114人签订了旅游扶贫帮扶合同,订购村民手工艺品,土特产品等,带动贫困户稳固脱贫。
2. 生活美,宜居宜业宜
瑶寨村容整洁,生态文明,呈现出景观化的特点,花瑶人家勤劳质朴,热情好客,生活习惯文明,庭前院后有花有草,屋内外整洁有序,有健全的村规民约。2013年以来,持续进行农村环境卫生连片集中整治,进行了饮用水源保护,改厨改厕改圈(猪,牛)圈,为每家每户配发了垃圾桶,全村垃圾实行统一收集处理,聘请了3名贫困户作为专职保洁员对公共区域卫生进行打扫,农户卫生环境每月一评比并公示结果,提升了群众的环保意识,周边环境更加清洁,得到外来游客的一致好评。全村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有完整的特色村寨规划,布局合理,水、电、路、通信畅通,人居环境得到提升,环保之风深入人心。
雄壮的大托石瀑
3. 环境美,生活安居乐业
大托村森林植被保存完好,森林覆盖率为78%,保存有一大片原始次森林,有百年古树1000余株,最古老的树距今1000多年,古树枝繁叶茂,绿意苍翠,在瑶乡,有古树的地方,必有瑶家,有瑶家的地方,必有古树,寨不离树,树不离寨,树是花瑶人民和古寨的保护神,古树也是花瑶山寨的一景,隆回县最大的一株榉树就生长在大托瑶寨之中。村里民居有特色,村民居住相对集中,200余栋瑶族传统木质结构民居建筑风格独特,保存完整,住房大多呈吊角楼形式,造型简朴高雅,八面玲珑,布局错落有致,反映了当时的历史风貌,体现了少数民族文化符号,与周边环境相协调,自然融为一体。
4. 人文美,民风淳朴好客
大托村是典型的瑶汉群众聚居村落,瑶汉群众团结互助,亲如一家村支两委以人为本,管理民主,党群干群关系良好;村民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待人热情,从未发生过民族矛盾,无刑事,治安案件,无游客投诉、无封建迷信活动等不良行为,花瑶人个个能唱山歌,花瑶女子个个会挑花裙,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花瑶挑花”传承人奉堂妹就居住在村子里带徒授艺,用她的一双巧手绣出瑶家人的美好生活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杨方抗演唱的山歌民族风格浓郁,广受欢迎。2009年9月19日,大托村花瑶少女在气势磅礴的大托石瀑上,手持红花伞,摆出‘“60”的字样,并高呼“祖国万岁,中国加油”,用自己最隆重、最特别的民俗风情喜迎国庆60华诞,湖南卫视《乡村发现》栏目全程跟踪报道。2017年湖南卫视《让世界听见》就将大托村选为主要取景地,蔡国庆老师的大白菜合唱团就诞生在大托希望小学。
5. 山水美,风光秀美壮丽
大托村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同时拥有独特的田园自然风光,人文古建,休闲农业等旅游资源,年平均气温18C,盛夏温度不到25度,是理想的避暑胜地;隆回县是国家林业部授予的“中国金银花之乡",金银花种植历史长,面积广品质优,尤其是大托村所在的隆回北部高海拔山区更是金银花的主产区,从五月到八月均有金银花盛开,散发的植物精气和芳香使空气具有很好的养生作用,是康养旅游胜地;村内有绵延20余千米的瑶山大峡谷,谷内飞水流瀑,绿意葱茏,是徒步旅游胜地;大托村奇石遍布,寨子上方拥有长2000多米,高500多米的整座大山独体巨石,是攀岩旅游胜地;雨后,流水顺着巨石潺潺而下,就像悬在寨子顶上的巨大瀑布,形成了大托村最有名的景观一一大托石瀑.
6. 文化美,民族团结进步
该村民风民俗独特,其中讨僚皈、花瑶挑花、花瑶婚俗、酒俗、山歌等最具代表性。花瑶挑花2006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村民奉堂妹是花瑶挑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为抢救,保护,发展好花瑶挑花,隆回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制定了五年发展规划,致力全面完成花瑶挑花的普查工作,运用文字,图片,影像资料等方式,完整地记录花瑶挑花的发生,发展历史和传承脉络,为保护,传承。发展好花瑶文化做出了极大努力,奉堂妹协助隆回县政府建立花瑶挑花专用数据库专门研究机构和花瑶挑花传习所。该村积极倡导村民恢复花瑶男装,保持花瑶女装,鼓励花瑶人民日常都穿挑花服饰,使花瑶女同胞她们自觉学挑花、爱挑花;定期组织村民进行挑花艺术培训;每年在花瑶传统节日“讨念拜”,“讨僚皈”期间进行一次花瑶挑花,花瑶服饰评选比赛活动,并给予奖励;成立表演队,将花瑶亮丽的服饰和独特的风情搬上舞台;结合旅游开发进行产业化运作,引导鼓励村民将花瑶挑花变成艺术商品打入市场,使其成为旅游市场的新宠。
该村认真贯彻落实市县乡决策部署,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为核心,以深化和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和现代农村建设为载体,积极创建“美丽乡村”,推进该村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基础保障能力进一步巩固,新农村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优化,经济社会一体化快速发展。
近年来,大托村认真宣传民族政策,狠抓民族经济发展以及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开创了民族团结,特色鲜明,社会和谐,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一、 产业融合,共同繁荣发展
1. 发展旅游产业,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大托村具有良好的自然环境,气侯优势,古树奇观,奇石涯瀑,幽深峡谷等等,近年来,大托村依托本地优势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农家乐如雨后春笋,快速发展起来,同时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切实带动瑶汉同胞脱贫致富,共同繁荣发展起来。
农家乐布局
2. 发展金银花为主的传统中药材产业
3. 发展高山延季蔬菜果蔬
生态停车场
三、 加强民族团结宣传
1. 会议贯彻
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强民族团结交往交流交融,我们逢会必讲,逢会必学习近平同志关于民族团结进步系列讲话精神,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等,不仅支部会议学习贯彻,我们还深入各组进行宣传,全面铸牢民族团结共同体意识。
村两委、乡镇干部共同学习
一组民情恳谈会 二组民情恳谈会
三四组民情恳谈会 五组民情恳谈会
六组民情恳谈会
2. 节日活动宣传民族团结
花瑶人们一年一度三次传统节日,每年都要举办大型的纪念活动,瑶汉同胞都要精心准备各类节目,通过活动的举办,营造民族团结的氛围,乡党委政府通过发放宣传单,制作宣传专栏、悬挂横幅、张贴标语等形式,大力宣传民族团结进步。
3. 民族活动宣传促民族团结互动
蔡国庆拍摄“让世界听见”节目
冬的石瀑
夏的石瀑
庆丰年春李联欢会
“快闪”花瑶
4. 发放宣传册
为弘扬民俗文化,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促进花瑶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花瑶人们成立瑶族风俗礼议联谊会,每年定期召开理事大会,就瑶族内部重大事谊,如服饰、语言、红白喜事及当前出现在的重大问题进行讨论,规范,并形成会议记录,印刷成宣传手册,先后2次印刷会议记录5000本,分发到瑶族各家各户,对花瑶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2. 利用宣传栏、横幅、广播等载体宣传
在民族团结宣传方面,我村充分利用宣传载体,如建立宣传专栏、张贴宣传标语、悬挂宣传横幅、播放宣传广播等形式,广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多措并举积极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进一步巩固平等、团结、文明、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石瀑
四、 加强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
1.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一花瑶挑花
花瑶挑花美伦美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民间工艺美术的绝品。我国著名文学家沈从文先生称其为“世界第一流的挑花”。著名国画家陈白一先生评价花瑶挑花为“具有国际水平的艺术”花瑶挑花已被中国美术馆、民族博物馆列为珍品收藏。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被湖南省文化厅命名为“文化艺术之乡”。1999年,湖南省文物管理局副局长何强在东京召开的中日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对花瑶挑花作了全面介绍,引起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1999年8月13 日,花瑶挑花服饰参加全国瑶族佳丽服饰大赛获二等奖。1994年,在国家文化部举办的“中国民间艺术一绝大展”中,花瑶挑花获铜奖。2003年,参加中
国首届文物仿制品暨民间工艺品大展,花瑶挑花获金奖。花瑶挑花已被中国美术馆、民族博物馆和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珍品收藏。虎形山瑶族乡(花瑶挑花)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06年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一花瑶山歌
花瑶山歌是花瑶人民在劳动、生活中创作的,是真正的民间文学,其表现手法丰富多样,特别是其十多个韵脚的用法,是其他民族的歌谣所没有,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花瑶山歌,现流行的有本地腔、龙潭腔等唱腔,其中包含咚咚调,连罗连调、嘛溜溜调、溜溜调、龙潭调、本地调等多个调子,但其音乐格式特别,风格明快轻松,脍炙人口,为其他民歌所没有。物以稀为贵,其艺术价值也很高。花瑶只有语言,没有文字,花瑶人们在自然、社会、历史变迁中,种种感受都浓缩在山歌之中。可以说,花瑶山歌是一种说载花瑶历史的史书,它全面、完整、生动地体现着花瑶的文化传统、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对唱山歌是花瑶谈情说爱找对象迎亲嫁女、打三斗、“讨僚皈”等重大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传统习俗,研究花瑶民俗、必须研究花瑶山歌。
一首首情歌,一棵棵古树诠释着这个花瑶民族的灵魂
3.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一花瑶婚俗
5.1对歌定情
花瑶青年男女到了婚嫁年龄,就用对歌的形式找对象。他们对的一般是情歌,定下恋爱关系后,再请一媒公去女方说媒,经对双方父母同意后,便可定亲,花瑶叫定情。瑶族青年男女对歌,一般在节日集会之上,平时在屋场、地头、山林,别人的婚礼上也对歌传情。
5.2送伞订婚
花瑶男女定情之后,男青年回家告知父母,请媒人去女方家议婚下聘。花瑶媒人不叫媒婆,一般是男的,叫“媒公”。媒公走到距女方家不远的地方,便在路边的地上铺一张红纸,插一个纸柱,在红纸中间插15根小木棍,再用红线串连起来,像一个五子飞棋盘。在女方家门口喝过拦门酒后,媒公进女方家将油纸伞放在堂屋的神龛上。
5.3打泥还家
接下来女方家里便热情款待媒公,酒过四巡,媒公便起身告辞,从神龛上取下那把红油纸伞,出门回家。媒公一跨出门坎,她们便将泥巴铺头盖面地往媒人身上涂抹,一般只涂媒公身上,不涂脑和面部。这身涂满泥巴的衣服,媒公要放在家里挂上三天才能洗。
5.4拦门酒
当男方迎亲的队伍赶到女方寨子前时,会被拦在门外,长桌里面是女方的礼管先生,长桌外面是男方的执事先生(或称媒公),他们一里一外,对唱拦门酒歌,执事先生唱得好,回酒时酒喝得多,才准进门,唱不好喝酒少,就要罚酒。
5.5成婚打蹈
打蹈,翻译成汉语叫“顿屁股”。就是男人们围坐在长条凳上,姑娘轮流用屁股顿男人的大腿,当然,男人也可以顿女人,一般是在送亲礼中。
打蹈原是花瑶婚俗中最热烈痛快,最粗犷奔放的一种习俗。
五、 保护环境,展少数民族特色
1. 特色民居
2. 特色风光
大托村自然资源独特,瑶汉同胞热爱大自然,从不破坏生态,村落位于一整块大石瀑的护佑之下,村中随处可见一大托一大托的石头,还有错落有致的古树,村口一成片的原始次森林,里面古木参天,生长茂盛,呈现出一片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观。
3. 清洁家园,环境整治大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