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彭升村

发布时间:Dec 19, 2024 | 作者:袁道喜


升村简介

隆回县高平镇彭升村位于高平镇东北部,乃新化、新邵、隆回三县交界之地,系边远、偏僻的贫困山区。东与新邵县迎光乡大坻村及高平镇凤凰村(原高凤村与上黄村)相接,南与文升村相连,西与茅坪村邻近,北至闻名遐迩的十重大大界。所辖李家(一组)、袁家(二组)、龙爪坪、楼阁冲(三组、十二组)、彭家(四组)、沿峔上(五组)、蔡家(六组、十三组)、石屋里(七组)、游家峔(八组)、沙坑(九组)、管子冲(十组)、雅公坳(十一组)等十二个自然院落,十三个村民小组。行政区域占地面积5080亩,其中水田623亩,旱土103亩,林地4356亩。现全村共477户,总人口1694人,其中贫困户89户351人,监测户8户23人,低保户25户29人,五保户8户8人,残疾人23人,分别占总户数的27.3%和总人口的25.6%。

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彭升村之前身是永固镇步龙大队(含文升、原前寨村、毛平等村在内),后分开更名为彭升、文升、前寨、毛平等四个高级社;1958年为高平公社彭升大队;1961年成立人民公社更名为高坪区侯田公社彭升大队;1984年公社撤并,改名为高平镇彭升村;直到1995年撤区并乡,至今为高平镇彭升村。一直以来,大队部、学校坐落在彭家大院,因而得名。

二、地灵人杰,人才辈出

风景这边独好。这里,群山环抱,绿树成荫,山峦起伏,万马奔腾;这里,环境优美,空气清新;这里,视野开阔,一眼望去,无边无垠。每当山花烂漫,百花齐放,姹紫嫣红,万亩杜鹃,一泻千里,争奇斗艳,远近闻名。九州墨客,四海文人,多会于此,观花赏景,情有独钟。十重大界,各级领导,多次亲临,新闻媒体,争相报道,旅游开发,前景可观,带动经济,造福苍生。这里,自然环境,得天独厚,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娱乐休闲,人间仙境,世外桃源。这里还有“仙人下棋”、“雷盘印雨”、“天笼照寺”、“娘娘洞仙”等诸多美丽动人的神奇故事。可谓靠山吃山,临水吃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里的孩子心爱山”。全村行政区域总面积才5080亩,林地就有4356亩之多,森林覆盖率达85.7%。

“高山有好水,平地有好花”。“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优美的地理环境,滋润着美丽乡村,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古往今来,仁人志士,不乏其人。早在清朝末年,有彭毓林,科举考试高中进士,榜上有名。六十年代,我村就有北大学生;正处级以上干部4人,正科级以上干部5人。七十年代以来,就读北大学生1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生1人;研究生11人,“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大学毕业生20余人,其他大学、中专生50多人。著名书法家、书法院院士、作家诗人1人;省财政厅干部1人,市政法干部1人,新华社记者1人;省重点高中副校长、高级教师1人,优秀乡村中小学教师10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3人,学区主任1人,中学校长1人。下海经商成功企业家8人。


三、滴酒故里,醉美彭升

“借问滴酒哪家好,牧童遥祝指彭升村。”彭升滴酒,纯粮酿造,优质糯米,甘甜山泉,自制饼药,传统工艺,精心酿制,泉清酒洌,清香四溢,口感柔和,品质优良,三杯下肚,醉若天仙。可与贵州茅台酒、四川五粮液媲美,市价不及其1%,可谓价廉而物美,令人啧啧称赞。提起彭升滴酒,不禁唾津潜溢。彭升村是滴酒的发源地,自清朝乾隆年间延续至今,彭升村民世代传承,家家户户,重阳佳节,竞相酿制。正可谓“美酒飘香日,重阳正当时”。每当贵客登门,新春佳节,百年喜庆之时,彭升村民便捧出重阳美酒,热情接待。远近乡邻,四海酒客,慕名而来。酒席筵前,觥筹交错,开怀畅饮,一醉方休。兴犹未尽,来日方长。每每满载而归,或家人品尝,或敬亲人,或送朋友。彭升滴酒,芳名远扬。彭升村村民也因滴酒制作,发家致富,创造了经济效益,好多人家因此年增加收入上万元。滴酒而外,还有柴火腊肉,猪血丸子,优质红薯干等特产,倍受青睐。

(老书记家酿酒图片)

          四、尊老敬幼,乡风文明

“九九良辰幸未遇满城风雨,三三佳节好共登十重山峦”。“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树敬老新风,促乡村文明。”这是2021年彭升村与爱心协会重阳节联谊活动的对联和主题词。尊老敬老爱老助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家有一老,如获至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为了倡导尊老敬老之风,弘扬传统美德,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促进乡村文明建设,彭升村委会与爱心协会2021年九月九日重阳佳节联合隆重举办“尊老敬老联谊会”,全村80岁以上老年人共15人欢聚一堂,共度重阳佳节。会上村支部书记袁晓花和协会领导、镇政府领导等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并向全村老年人至以节日的祝贺,会场欢歌笑语,载歌载舞,人山人海,盛况空前。文艺节目,异彩纷呈,充满了节日的喜庆与欢欣。新老村干与协会领导将老人慰问品礼物亲自一一送至跟前,并与之合影留念,全村老年人激动得热泪盈眶。本次活动,还评选出了献身人民教育事业、热心公益事业、孝敬双亲、无私奉献的4位“最美彭升人”,颁发了荣誉证书和奖品,为全村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并号召村民向他们学习致敬。本次活动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赞助,共收到赞助款16500余元,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赞誉和好评。


五、扶危济困,奉献爱心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所共知,彭升村有个“爱心协会”,成立于2016年8月,协会以“扶

危、济困、助学”为根本宗旨,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以“助人为乐、奉献爱心”为基本纲领,以“脱贫致富、美丽乡村”为奋斗目标。自成立以来,为群众排忧解难,为学校建设、学生成才,为乡村建设,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大病患者及五保老人,为乡村文明建设等诸多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有领导、有组织、有特色、有作为、有力量、有行动,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爱心协会的足迹;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爱心协会的支助;哪里有不足,哪里就有爱心协会的关照。先后组织老年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特困户、低保户、五保老人慰问活动280多人次,为他们送油、送米、送衣服,发放慰问金等,共计发放爱心款150000余元。为惨遭不测、天灾人祸的村民发动专项捐款4人次,共筹集爱心资金110000余元。处处想人所想,急人所急。拜望大病患者20多人次,花费慰问金60000余元,一解患者燃眉之急,二给患者爱的温暖,三给患者精神鼓励,让他们重新点燃生命的火花。尤其是助学活动开展经常,为义务教育保驾护航,多年来,为彭升小学在读全体学生负担学费、发放书包、文具,为彭升小学教师提供免费午餐,让老师们进得来、留得住、吃得饱、教得好,给老师安贫乐教以莫大的安慰。治穷先治愚,脱贫先兴教,扶贫先扶志,协会鼓励彭升学子立志成才,报效祖国,服务家乡建设。对在读小学、初中、高中的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给予奖励每人每年100元至500元不等,对高中应届毕业考上大学的一本、二本及技术学院的学生给予500元至2000元不等的奖学金。举办大型助学活动10人次,大大小激发了贫寒学子的学习热情。2018年以来通过互联网多次举办了规模宏大、规格较高的“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线上线下文艺晚会,还组织义工、志愿者、爱心人士修建十重大界风雨亭、简易厕所、开挖清扫旅游道路、组织义务演出和导游、捡拾沿途垃圾、清除卫生死角、安装游人坐架等N人次,为彭升村精神文明和美丽乡村建设添砖加瓦,独树一帜。

六、经济发展,教育先行

经济要发展,教育要先行。这是彭升村历任村干与广大村民共同的思想理念,知识改变命运,教育决定未来。党和国家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为官一任,兴教一方,一致认为,不重视教育的领导,不是好领导,是不会有什么作为的。历届村领导总是把学校建设放在议事日程,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彭升小学始建于1960年,并于1976年、1997年两度集资改造重修,2000年为扩大办学规模,改善办学条件,隆回县建委还为学校添建了“爱心楼”。为一至五年级完全小学,学生180余人,终因年久月深,破烂不堪,面临倒塌,成了危房,2017年将小学危房拆除改建了村级服务平台和村卫生室。五年来,六个班(含幼儿园)减至四个班,四个班減至两个班,租用民房上课,学生流离失所,寄人篱下;老师奔波辗转,来去匆匆,苦不堪言。两任村干千方百计,东奔西跑,四处求援。党员、组长、群众代表多次集会,反复调研。广大村民心急如焚,望眼欲穿。彭升村地处偏远,村民居住分散,离中心小学相距有10里之遥,小学生长途跋涉,很不安全。故此,彭升村学校修建已成头等大事,不可等闲。2020年年底隆回县副县长兼高平镇党委书记袁愈绍同隆回县教育局领导及高平中心校领导十分重视,实地察看,现场办公,副县长为建学校亲自选址,同意学校整体搬迁。2021年换届以后,新任彭升村支部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袁晓花同志,把彭升小学重建工作做为头等大事,来回奔波于镇、县相关部门办理立项手续,到如今县教育局、发改局已下达红头文件,计划修建校舍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加以学生食堂、厕所、围墙等配套设施建设,总投资预算560万元。目前已完成学校用地调规手续和学校三通一平工程,学校建设终于有望,还期社会各界领导鼎力相助,提供方便,校园早日建成,让我彭升学子沐浴党的阳光雨露,茁壮成长。

  七、共谋发展,乡村振兴

发展才是硬道理。彭升偏僻落后,几乎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彭升贫困,都与“贫困村”无缘。为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谋求发展,历任村干绞尽脑汁,广大村民群策群力,为经济发展、乡村振兴干了一些实实在在的事业。2008年群众人平集资300元,村里变卖所有家产,完成了文升至彭升3.1公里道路硬化。2017年进行9组左干渠3000米维修工程,解决了上100亩良田的灌溉之急。2018年实现了7、8、9组公路硬化2.5公里。2018年3组、12组人平集资1000元完成了组路通达工程,砌了保坎1200余米。2019年安全饮水工程款实现了自来水组组通;完成了村部至6组、13组公路硬化1.3公里。2020年完成了雅公坳危桥改造工程,耗资16余万元,争取了上级拨款5万多元,保证了行人车辆的安全通行;顺利通过了省扶贫检查验收,实现了97户402人如期脱贫。2021年争取了县文化广场建设资金,完成了村部围墙建设和文化广场地面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