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桥村简介
发布时间: | 作者:
马家桥村位于岩口镇东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有2公里,距离隆回县城36公里。东邻石屋村,南连油麻村和田旺村,西毗碑记村和新坪居委会,北抵温里居委会。清代隶属于新化县永固团朴塘村、民国时期属于新化县永固镇朴塘乡十六保。1951年11月从新化划归隆回县,1952年到1956年建立马家桥乡,1956年区并乡时合并人岩口乡。1958年人民公社大跃进时命名为马家桥大队,1984年人民公社改乡政府时称为马家桥村。马家桥村地域面积 2962.1亩。山林面积1200亩,农田1120亩,早土 168 亩。
马家桥村清道光年前马姓族谱上记载为枧田,后改名为马家桥。辖12个组,2015年时有452户,村民1780人。其中男性930人,女性850人。马家桥村主要有马肖两姓,聚族而居,其中马姓人氏占三分之二。在解放前,马姓修建了马氏祠堂,并作为村少年求学之所,文革中改为马家桥小学。
马家桥是一个古村,有传统手工业。至1960年后,农业社时期还有油坊、染布坊,马家桥豆腐作坊很有名气,曾有方圆百里的人们慕名到马家桥买豆腐。就是在农业社期间,也有几十副豆腐担起早摸黑打豆腐卖,曾经被点名批评。以前有水磨坊、民国年前多作坊、伙铺。马家桥村水力资源丰富,土地肥沃,适应水稻、小麦、玉米、薯类等农作物生产马家桥村有河道贯穿全村,最宽处30米,为两溪交汇之处。在村南部方向的河道上,建有一座风雨廊桥,叫马家桥,也是村名由来。桥地处交通要地,在以前为衡邵两府等地走云贵道的必经之地,长12米,宽4.5米,2015年时,还保存完好。此外还修建了三座钢筋混凝土桥梁,全村人过河来往已经非常方便。在两条河流上修筑了五座大坝,用以引水灌溉农田,有荞子冲小型水库一座。
现有公路贯穿全村。西北方向从石株塘县道连接,进村后沿河而下,在两河交汇处过河。由于没有修好桥,水浅时节车辆可以从河道中过去,和对面的肖家院子的公路接起来,再一路向东南和石屋村的公路连接起来,回到县道。2015年全村拥有家用小车60辆,运输用货车30台。有小型耕田机11台,大型耕田机1台,收割机3台,村民建砖混结构楼房362栋。建有村民活动中心,内有农家书屋,卫生室,党建活动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