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塘村简介
发布时间: | 作者:
朴塘村位于隆国县岩口值东南方向。距镇玫府8公里,距离隆回县城有45公里。东邻毗连村,南接棋盘村,西毗河边村和藕塘村、北抵邱家村和星塘村。清代隶属于新化县永固团朴塘村驻地,民国时期更名为永固镇朴塘乡,属14保。1938年改名为镇南乡,朴塘是乡公所驻地。1951年11月划归隆回县管辖。1958年建朴塘大队。1961年8月曾建立朴塘公社,年底撒销。1984年改为朴塘村。我岩口镇朴塘村系两村合并村,全村共有20个村民小组,共计599户,1995人。全村耕地面积1830亩,其中水田1245亩,旱土585亩,河流水域面积150余亩,河流全长8千米,2023年全村人均纯收入11500元。主要姓氏有陈姓、蒋姓,陈姓占村里总人口的50%以上,蒋姓占村里总人口的30%以上。
一.朴塘桥又名破浪桥。此地三面环水,是原高平永固镇的南大门,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进可以控五湖庙而至宝庆,退可以入九龙山脉、黄金洞里,其地势险要,高山深涧。历朝历代是我地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相传元末明初之时,朱元璋派兵追杀陈友谅残部,路经朴塘开通寺,到双河边,没有桥梁,于是涉水过河,明兵乘风破浪,神勇非凡,开通寺和尚带领当地民众,箪食壶浆相迎。朱元璋得胜回朝后,为感念关圣帝君,答谢民众的拥戴之情,拨款扩建开通寺和兴修破浪桥,也就是后来的朴塘风雨桥。有地名志言大观岩口两河汇合处,以坚实大树架以木桥,下有拦河坝,蓄水如塘,故名。
破浪桥是石墩木廊风雨桥,南北走向,计有石墩5座,水门6孔,桥亭27间。桥长69米,宽3.6米。桥廊为悬山顶,重檐翘角,盖小青瓦。廊内两侧置木板凳,供过往行人憩息、乘凉。桥南端有维修碑记。破浪桥桥两边有108根木柱,因仰慕梁山108好汉而来,桥上行人道铺有365块木板,象征一年365天。桥中央立有关圣帝君和关平及周仓之神像,面朝九龙山山顶,镇守桥头,香火旺盛。桥廊里挂着很多红绸布,从桥的两侧往里望,很是壮观。每年的阴历5月13日,是关公磨刀日,远近有40桌关公寄子或亲人纷纷聚到桥上,捐钱捐物,祭拜关公,共进午餐,年年如是,乐此不疲。仪式庄重而又神圣,大家虔诚祈祷关公保佑自己和家人消灾免难。
二.有明朝时代的开通寺遗址古迹,新修庵寺一栋。
碑文记载:“古刹开通寺于明正统年间,始建于高僧霖云禅师者由川云游至此结草庐而居,广结佛缘,多方募捐,修建开通寺。后规模日隆,至康熙时,有殿宇十余栋,僧百名。传说:‘九十九僧吃饭,百僧诵经’之美谈远近驰名。好善乐施者多,经数百年增修,规模宏伟,蔚为大观也!
清末明初,累遭兵灾,开通寺亦盛极而衰,僧人剧减,产业日少。解放后大跃进时,殿宇被毁尽,存祖师殿五百余年古迹变为废墟,哀哉!
今逢盛世,国泰民安,祖师殿腐朽倒塌,经行善者们纠首邀集各地贤达多方奔波,得到国家文化部支持,众多善士捐款献料。于2003年冬筹建至2006年秋,历四个年头,复修祖师殿、新佛殿各一栋,为纪此事,特刻碑铭记。开通寺,明清盛状、曙光初露,祈善男信女同心努力,开怀乐施,佛光普照,规模日宏,善莫大焉,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