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首页>详情

花 瑶 挑 花

  • 开放时间:
  • 地址:
  • 联系电话:
  • 面积:平方

隆回西北部的虎形山瑶族乡、小沙江镇、麻塘山乡、大水田乡,地处雪峰山区,山峰林立,群峦叠嶂,沟壑幽深,平均海拔1350米,最高处1780米。这里居住着一支7000多人的瑶族,因族中女性服装艳丽如花,世人美誉其为“花瑶”。

78ea38bcd8dd77e46051816fa82d9bf.png 

据东汉应劭《风俗演义》记载,花瑶祖先“积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服”。唐代魏征在《隋书》中记载:“长沙郡杂有夷蜓,名曰莫瑶,其女子蓝布衫,斑布裙,通无鞋履。”其记载与今天隆回花瑶女子的服饰非常相似。

旧时代的花瑶是一支多灾多难的民族。他们屡遭朝廷镇压和世人鄙视,多次被迫逃亡迁徙。他们在离开江西吉安之后,辗转贵州、桂林、洪江、龙潭,明洪武后期陆续由龙潭迁往今隆回虎形山一带,至今约600年历史。

花瑶人虽然屡遭磨难,处境艰难,但对美的追求、对幸福的渴望却始终不渝。为了彰显民族性格的倔强不屈,为了便于族中人相互辨识认同,他们的女性用挑花服装把自己打扮得靓丽如花。

来到虎形山一带之后,挑花的技艺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一天,一群花瑶姑娘在遍地都是的岩石上玩耍,偶然发现岩壁上丛生绿色花朵(可能是苔藓的花纹),十分漂亮,她们便模仿这些花纹,在挑花服饰上创造了新的图案,这就是流传至今的花瑶挑花基本图案“杯干约”(汉语叫花露岩)。挑花女们在这花露岩图案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挑出花、草、虫、鱼、蛇、虎、狮、象等各种图案,并用红、黄、绿等七彩丝线,使绣品更鲜艳夺目,美伦美奂,比原来的服装更加靓丽和艺术化了。

这些挑花主要用于妇女的服饰,她们的头巾、衣领、袖口、绑腿、筒裙上都是挑花。小孩的背带,提袋及居室的门帘、床上的帐帘、桌布等也用挑花织品。

挑花品应用广泛,花样图案丰富,有上千种之多,大体可分四类:

一是动物类,飞禽走兽样样都有,其中又以蛇、龙、鸟、鹰、虎、狮、马、兔最为常见。

二是植物类,以花草树木为主,用树木花草为素材按几何图形排列做主体图案,整齐而大方。有时在一块绣片中要挑几十种花纹,自由组合图案,或花中藏花,或将几只鸟、昆虫等组合成花,大胆而奇特。

三是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类。

乘龙过海:图中的盘王传说是他们远古的首领,头戴三尖神冠,英姿焕发,骑于龙背上,腾云驾雾,上下群龙朝贺,画面形象生动。

盘王升殿:盘王身着王服,端坐殿中。宫殿是瑶族的典型建筑,翘檐上挑绣一个“寿”字。左右旌旗飘扬,殿柱两边绣有双龙。殿内板壁上绣着竹子和富贵花,以示平安吉祥。

朗丘御敌 (郎丘即瑶语“头人”) :表现瑶族将士守卫家园,英勇杀敌的场面,这是对英雄的讴歌,对先祖的崇敬。

元帅跨马:元帅头戴军帽,身着军装,跨骑高头战马,手握兵器,威风凛凛。

四是民俗生活类:反映花瑶传统习俗,如“对歌定情”、“打蹈成婚”,展现这些风俗的场面,生动有趣。

花瑶挑花与机绣、湘绣截然不同,工艺独具一格。

9ac4accadfd75a856f0b69b9d62e1de.png

挑花的工具只需一根绣花针。

挑花的载体是直纹粗平土布,若是做筒裙、前摆,用藏青色或深蓝色布,绑腿、袖口用白色布,腰带为黄、白或红色布,裙边用红布。绣线用各色丝线、毛线。

挑花操作简便灵活,不用打草稿描绘设计,也不用模具绣架,全凭挑花女灵巧的双手和娴熟的技巧,以自己心中的构图和对美的理解,循土布的经纬线徒手挑制,随时随地均可进行。

花瑶姑娘从七、八岁起,就在长辈的口传下学习挑花,需几年功夫才能掌握基本技艺。一直挑绣到出嫁的年龄,把嫁妆准备齐全。挑花看似简单,但须严谨细致,如果挑错一针,或错位一根纱线,会使图案变形走样,造成缺陷。一件筒裙挑花有30多万针,需180多个工日才能完成。

221bd54bcdda4449d3c0633b4b18c01.png

解放后,生活水平提高,民族艺术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花瑶挑花技艺有了大的发展和质的提高。曾被沈从文先生称为“世界第一流的挑花”。

1985年春,中国摄影家协会在北京王府井大街长廊橱窗举办了“湖南省隆回县小沙江谣族风情摄影艺术展览”,受到国内外观众的好评。  

1986年,奉三妹绣的“杯干约”头巾送省展览馆。

1989年12月,香港中国旅游出版社、《中国旅游画报》刊登了花瑶风情和挑花服饰。

1994年,在国家文化部举办的“中国民间艺术一绝大展”中,花瑶挑花获铜奖。

1999年,中央电视台拍摄了四集电视连续剧《瑶山情话》,充分展示了花瑶妇女的挑花服饰。

1999年,湖南省文物管理局副局长何强在东京举办的中日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对花瑶挑花作了全面介绍,引起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1999年8月13日,花瑶挑花服饰参加广西柳州金秀瑶族自治县举行的全国瑶族佳丽服饰邀请赛,花瑶姑娘展示了春、夏、礼仪装,虎形山杨银花获二等奖,唐荷花获金奖。

2000年7月2日至8日,国家民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在昆明举办首届56个民族服饰博览会,湖南组织少数民族16人参加,隆回花瑶占两人。

2003年,参加中国首届文物仿制品暨民间工艺品大展,花瑶挑花获金奖。

2004年,广西电视台到虎形山摄制了专题片《寻找金花》,陕西电视台拍摄了《花谣传奇》专题片,湖南卫视拍摄了《掀起花瑶红盖头》专题片,浙江卫视拍慑了《神秘花瑶》专题片,花瑶挑花得到进一步的展示。

2005年7月17、18、19日,湖南卫视《乡村发现》栏目再次到虎形山、小沙江采风,拍摄花瑶挑花与花瑶风情。8月9日,《三湘都市报》以两个版面将花瑶挑花作为“湖南十大民族民间文化遗产评选”专题报道。挑花服饰被一次次地搬上荧屏,介绍给世人。

花瑶挑花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花瑶只有语言,没有文字。他们的繁衍历史、迁徙路线、民族风格、生活环境,没有文字记载,唯有在他们的山歌和挑花中记载下来。譬如《盘王升殿》便可见证他们古时候的族群管理;《乘龙过海》是他们转徙流离的艺术记载;《朗丘御敌》、《元帅跨马》是花瑶人反抗朝廷镇压顽强生存的历史见证;威武雄壮的《双虎图》是花瑶人勇敢、彪悍的生动写照;场景宏阔、人物众多的《对歌定情》、《打蹈成婚》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花瑶独特的风俗民情……这一切,对于研究花瑶民族的历史文化具有特殊价值和极为重要的意义。

花瑶挑花具有很深的文化内涵。在许多以动物和花瑶日常生活为题材的挑花中,充分反映了花瑶民族的宗教信仰、独特的节庆和婚嫁习俗。同时,花瑶挑花是花瑶对自然生命、社会风尚、人格情调所做的神情写照,脱形写神,简炼传神,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美学价值,为小说、戏曲、音乐、绘画、摄影等文艺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源泉。隆回文化馆创作的民族舞蹈《挑花裙》,获全国少数民族舞蹈大奖赛银奖。我国著名画家陈白一、马志中、傅真忻和著名民俗摄影家老后、著名作家樊家信、著名诗人匡国泰以及隆回本土画家谭春雨、肖竹善、肖刚善、肖华、龚国利、文牧江、回楚佳等,他们以花瑶为题材创作的一大批艺术作品,或入展国内外大型艺术展览,或获全国、国际大奖,或被中国美术馆等艺术机构收藏,或入选《中国美术全集》等大型艺术专集,影响很大。为此,隆回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全国民间绘画画乡”。

花瑶挑花是瑶族妇女的日常服饰,花瑶也因挑花服饰而得名,并引起世人注目。进一步挖掘、保护、发展好花瑶挑花是保持花瑶民族特色、弘扬花瑶传统文化、提高花瑶生活质量的关键所在,对发展瑶山经济和旅游业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花瑶挑花主要用于瑶族妇女服饰,近年来,随着社会的急剧变革,花瑶年轻一代也随着改革大潮离开家乡,走向繁华都市,对本民族的挑花服饰日渐冷落,花瑶服饰与汉族服饰同化的进程不断加快,除在本民族的传统节日外,不少花瑶姑娘已不再穿花瑶服饰,对挑花更是缺乏热情。同时,花瑶挑花创作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改变,其主要生活素材老虎、山鹰等飞禽走兽已绝迹或不多见,古树林、吊脚楼等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损毁,花瑶挑花失去了创作的源泉和灵感。花瑶挑花原材料匮乏,靓蓝、藏青平粗土布和七色丝线在市面上已很难买到,她们只好以化纤类材料来代替,这样制作出来的花瑶挑花无论质感、颜色和工艺都存在明显差异。更加上老一代挑花妇女相继去世,一些繁缛、精湛的技艺要学会需要很长的时间,年轻的瑶族姑娘大都没有去潜心学习,因此,花瑶挑花技艺日渐式微。

面对这一严峻现状,隆回县委、县政府对此十分重视,研究制定了相应的保护计划,一是成立专门研究机构,有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分管领导任正副组长,文化、民宗、旅游、教育、财政等相关职能部门和花瑶聚居所在乡镇负责人为成员,具体负责花瑶挑花的保护工作。二是加强对以花瑶挑花为重点的花瑶民族民俗风情的研究,与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科学院环境与地质科学研究所等科研单位联合开展系列科研活动。对花瑶挑花的工艺技术、重要图案进行全面发掘和搜集整理。三是采取积极引导和鼓励的办法,帮助花瑶挑花走产业化的路子,包括对花瑶挑花传承人发放适当的补贴,有组织地挑选一批聪明好学的花瑶姑娘,学习花瑶挑花技艺。结合旅游开发,打造花瑶挑花品牌,使花瑶挑花走向市场。

d9acf7457d8b07cb1dccc0b7f7532fb.png

2006年6月,花瑶挑花被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奉雪妹被确定为花瑶挑花国家级传承人。2014年7月,奉堂妹被确定为市级非遗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