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首页>详情

八都凿花

  • 开放时间:
  • 地址:
  • 联系电话:
  • 面积:平方

八都凿花被列入第一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该项目主要分布在六都镇、七江镇等乡镇。

凿花是我国民间广为流行的艺术之一,早在公元前1600年的商代就已经出现凿花艺术的萌芽——镂花。公元105年,蔡伦发明造纸术后,纸张成为镂花最为普及的材料,凿花艺术因此诞生。

凿花艺术是用特制的刻刀“凿”成的,一般可刻数层,多达数十层。凿花制做流程看似简单,实则十分讲究,颇有技巧。首选取软硬适中的松木作为刻板,然后绘制好图案,再将图案贴覆于五色金银纸上,最后才能用专用凿刀沿图案细细凿划。凿花时要特别注重刀法的准确和流畅。凿花图案以人、事、生活和神话故事为主体,或 “八仙过海”、“蟠桃献瑞”,或“鸳鸯戏水”、“龙凤呈祥”;或 “二龙戏珠”、“狮子滚球”……题材十分广泛。凿花艺术广泛用于宗教仪式,装饰和造型艺术等方面,如寿堂、大型婚礼装饰。特别是在葬礼、祭祀场合,用凿花来装饰悼念死者的“灵堂”、“灵屋”,寄托哀思已成为人们群众千古不移的习俗。

胡如运是六都寨凿花艺术的第五代传人。其父从小练就一手凿花技艺,足迹遍至隆回八都和高沙、新化及湘西各地。凿花技艺流传至胡如运这代,他坚守寂寞,在总结先人技艺的基础上,将凿花艺术赋予了时代的内涵,其凿花艺艺术注重写实,风格柔美明快,镂金彩绘,玲珑剔透,独具风格,自成体系。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市场经济的冲击,凿花的传统功能正面临严峻的挑战和限制,如不加以保护、创新和发展,这一宝贵的民间艺术将面临失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