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首页>详情

隆中糍粑

  • 开放时间:
  • 地址:
  • 联系电话:
  • 面积:平方

2011年9月,隆中糍粑被列入第二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该项目主要分布司门前、七江等北面乡镇。

糍粑,有些地方也叫年糕、粑糍。用糯米制作而成,是我国南方一些地区流行的美食,在南方许多地区,人们习惯于在春节前制作,春节期间和春节之后食用。

相传糍粑是为了祭奠春秋战国时期的伍子胥而逐渐出现的,将糍粑制作成圆形,有大有小,象征着丰收、喜庆和团圆。

在南方一些地区,制作糍粑又叫作“打糍粑”,每年冬至前一个月家家户户便开始碾好糯米,准备干柴,准备做糍粑。不少地方将做糍粑当作一项协作活动,也是一项吉祥如意的事。由村里的长者统一安排日期,排定顺序,互助进行。必须赶在冬至这一天之前做成。据说冬至这一天将做好的糍粑用水漂起来,可一直保留到第二年春天而不会变质。制作时将上好的糯米洗净,用清水浸泡24小时,然后滤干上笼屉大火蒸熟,后放入木桶内用木棍反复杵打和搅拌成泥状,然后做成直径20厘米、厚约3厘米的圆饼,放凉变硬后放清水中浸泡储存。食时可切条蒸食、炸食、烤食、煮食、炒食、煨食均可,其味细腻香甜。做糍粑讲究糯米的质量、水质以及制作的季节。

现已成为南方地区家庭年前必备的生活习俗。